王小波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摘录


时间:2022-04-23-19:20:04

我昨青鸾背上行,…。不须文字传言语,…。——龚自珍【清】


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

  1.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。
  2. 我已经四十岁了,除了这只猪,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。相反,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,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。

《我为什么要写作》

  1.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——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,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,他回答道:“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。”
  2. 屋内饮酒,门外劝水。
  3. 大家都顺着一个自然的方向往下溜,最后准会在个低洼的地方汇齐,挤在一起像粪缸里的蛆。

《我的师承》

  1. 王道乾先生译的《情人》:我已经老了。有一天,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,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,他主动介绍自己,他对我说:“我认识你,我永远记得你。那时候,你还很年轻,人人都说你美,现在,我是特为来告诉你,对我来说,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,那时你是年轻女人,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,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。
  2. 孟子曾说,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
  3. 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,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。
  4. 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,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,什么是好。

《用一生来学习艺术》

  1. 文字是用来读的,不是用来看的。
  2. 人活在世上,不必什么都知道,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。

《小说的艺术》

  1. 昆德拉说:不懂开心的人不会懂得任何小说艺术。
  2. 我想像一般的读者并非如此,他们只是对文化生活有种泛泛的爱好。
  3. 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从作品里才能看到——套昆德拉的话说,只喜欢看杂文、看评论、看简介的人,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。

《摆脱童稚状态》

  1. 在此我毫不谦虚他说,我是个高层次的读者,可是书刊检查却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。
  2. 有人会争辩说,孩子是我们的未来,应该为他们做牺牲。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牺牲的代价是让成人也变成孩子。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未来。
  3. 而正如孙隆基在《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》里指出的,目前中国人面对的知识环境是一种童稚状态,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gm时期。
  4. 也许,因为种种原因,特别是历史原因,我们眼下还不能不有一些童稚的做法。那么,下一步怎么办?一种做法是继续保持童稚状态,一种做法是摆脱童稚状态,准备长大。相信前一种做法的人,也相信乔治·奥威尔在《1984》里杜撰的口号——无知即力量;相信后一种做法的人,也相信培根的名言——知识就是力量。这“下一步”当然不是把日历翻过去就是的明天,但是,也不应当是日历永远翻不到的明天。

《李银河的<中国人的ooxx与婚姻>》

  1. 也希望读者对于除自己所持的观念,所处的文化之外,别人的观念和文化也有所了解。

《李银河的<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>》

  1. 传统文化的本质,来自于村落。
  2. 有人说,外国文化是罪感文化,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。这个感觉相当犀利,但只是感觉而已。罪感当然来自上帝,假如你信他,就会觉得在他面前是个罪人。但是假如你不觉得有好多人在盯着你,耻感何来呢?如果没有信息共有,耻感文化也无法解释了。
  3. 村落文化是一种强制的力量,个人意志不是它的对手。
  4. 李银河认为,传统观念、宗族意识等等,在现在农村里也是存在的,但是你不能理解为它们保存在个人的头脑里。实际上,它们是保留在村落文化这个半封闭的大匣子里。这也是个有意义的结论。我们知道,在苏格兰有个半封闭的尼斯湖,湖里还有恐龙哪。在中国村落里保存了一些文化恐龙,也不算什么新鲜的事。
  5. 你怎么挣钱,别人不管;但你怎么过日子,大伙就要说话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日子当然难有崭新的过法。
  6. 罗素大师曾言:不要以为有了实证方法,思辨就不重要了。
  7. 不管怎么说,自己觉得好和别人说你好毕竟是两回事,不是一回事。

《关于txl的问题》

  1. 有一个形容缺德行为的顺口溜: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——现在可以给它加上一句:敲诈txl。

《有关txl的伦理问题》

  1. 假定有个人爱一个tx,那个人又爱他,那么此二人之间发生关系,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。不可避免、又不伤害别人的事,谈不上不道德。有些txl伴侣也会有很深、很长久的关系,假如他们想要ml的话,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。我总觉得长期、固定、有感情的关系应该得到尊重。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。
  2. 至于txl者,我希望他们对生活能取一种正面的态度,既能对自己负责,也能对社会负责。

《他们的世界》跋

  1. 社会视力缺陷。

《不新的<万历十五年>》

  1. 善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,所以让我去选择道德的根基,我愿选实事求是。
  2. 老百姓说:罐子里养王八,养也养不大。

《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》

  1. 不错,痛苦是艺术的源泉;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……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;而你去受苦,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。

《<红拂夜奔>序》

  1. 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,正在被超越。
  2. 有趣被超越之后,就会变成庄严滞重。

《<寻找无双>序》

  1. 思维的快乐则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。

《<怀疑三部曲>序》

  1. 有位希腊名医说:这个人的美酒佳肴,就是那个人的穿肠毒药。
  2. 坦白不光是浅薄,而且是勇气。

《关于文体》

  1. 我们还知道西施有心绞痛并因此更加可爱,心绞痛也该可以形成一种文体。以此类推,更可爱的文体应该是:“拿硝酸甘油来!”但这种可爱我们消受不了。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医学知识,知道心绞痛随时有可能变成心肌梗塞,塞住了未必还能活着。大美人随时可能死得直翘翘,也就不可爱了。

《关于幽闭型小说》

  1. 实际上,中国的旧式家庭,对女人来说也是一条海船,而且永远也靠不了码头。你要是烦得不行,就只有跳海一途。
  2. 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。
  3. 由此就得出这样的结论,要努力去做事,拼命地想问题,这才是自己的救星。

《文明与反讽》

  1. 任何一个文明都该容许反讽的存在,这是一种解毒剂,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没滋没味的程度。

《海明威的<老人与海>》

  1. 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的“命运”,但是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,“限度”总是存在的。
  2. 但是,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,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,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。
  3. 在人生的道路上,“失败”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,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,放下了手中的武器。
  4. 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。
  5. 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,是强悍的人类的一员。我喜欢这样的人,也喜欢这样的人性。我发现,人们常常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人性最可贵的表露:七尺男子汉坐在厨房里和三姑六婆磨嘴皮子,或者衣装笔挺的男女们坐在海滨,谈论着高尚的、别人不能理解的感情。我不喜欢人们像这样沉溺在人性软弱的部分之中,更不喜欢人们总是这样描写人性。
  6.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,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,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。他们是人中的强者。

《掩卷:<鱼王>读后》

  1. 冷与热有同等的魅力,离群索居与过原始生活有同等的魅力,空旷无际与密集生长有同等的魅力。如汤因比所云,我们生活在阳的时期。在史前阴的时期,人类散居于地球上,据有空间,也向空间学习。杀戮生命,也向生命学习。如今我们拥挤在一起,周围的生命除了人,就是可食的肉类。也许这真的值得惋惜。
  2. 拿破仑曾云:世间一切书中,我偏爱以血写成者。

《萧伯纳的<巴巴拉少校>》

  1. 真的,论起明辨是非,儿童仿佛比成人强,无知的人仿佛比聪明的强。这真的是个有趣的现象。

《血统》

  1. 一筐烂桃里挑不出几个好的来。
  2.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,应该善良,而血统这种说法对于培养这些优良品质毫无帮助。

《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》

  1. 我承认男人和女人很不同,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别的:既不意味着某个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优越,也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高明。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,应该像男孩一样,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。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,那就是最好的——假如我是她的父亲,我也别无所求了。

《男人眼中的nxm》

  1. 孟夫子就喜欢用“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”这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可以有一致的意见,很显然,他觉得这样一说大家就会明白。

《对待知识的态度》

  1. 知识另有一种作用,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、未来和现在,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、更有趣。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,非无知的人可解。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,都应该学习——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。
  2. 罗素曾经说:对于人来说,不加检点的生活,确实不值得一过。

《有与无》

  1. 这是因为村里每个成年人惦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事情:给自己修座椅子坟就是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件。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生活,他们也说不出。
  2. 做爱做的事才是“有”,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“无”。

《域外杂谈·盗贼》

  1. 现在我想,人活在世界上有两大义务,一是好好做人,无愧于人生一世。这一条我还差得远。另一条是不能惯着别人的臭毛病,这一条我差得更远。这一条我们都差得太远了。

《工作与人生》

  1.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,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。
  2. 人活在世上,不但有身体,还有头脑和心胸。

文章作者: W&D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W&D !
评论